第四十章_膏梁太子妃
第三小说网 > 膏梁太子妃 > 第四十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十章

  但此时陈博的脸色十分难看,其实他根本就不记得昨天交给了纪焱恒哪几句《千字文》了。其实他知道自己根本也没好好教,反正他经常说“皇孙殿下资质不好”这类的话,到了现在几乎大家差不多都是这么认为的,因为纪焱恒是皇孙,既然教他的太傅都说他资质不好,那么别人怎么会当着他的面考教他的功课呢,不是存心给皇孙难看吗?

  就现在的形势来看,下任皇上是纪穆宸这个妥妥的跑不了了,而纪焱恒目前来说是他唯一的儿子,几十年后的事情现在的人谁也不敢赌,万一他是以后的皇帝,那现在给他难堪的话难保将来不被使小绊子,就算他们这些人到时候不在了,那他们的子孙总是在的吧?大家都喜欢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可没人希望前人挖坑,后人掉坑,还是自己的子孙后代,所以,还真就没人去求证这皇孙殿下究竟是不是真的资质不佳。于是,陈博这么说着说着,就连他自己都这么觉得了,这就是一块皇家的朽木。

  “敢问太子妃,这是对老臣惩罚皇孙殿下不满吗?”陈博对转移话题,偷换概念使用的十分顺手,一下子就把自己也不会背书的窘况给遮掩住了。而这时,院子里陆续来了好些人,这皇宫里平时是很无聊的,于是宫人们大都被各宫的主子们纷纷收买,就算不为害人,可一旦哪里出什么事情也能听个乐子。

  最先来的是四皇子纪穆泽,他小时候也是跟着陈博念过书的,不过他是真的资质不好,所以南书房那几年是他有记忆以来过得最痛苦的时候,而太傅陈博也是他最痛恨的人之一。教他的时候其实陈博还是比较靠谱的,而且也不是给他们启蒙,但架不住纪穆泽是真的学不进去,也就没少被打手板,今天听到下面的小太监说他的皇嫂为了他小侄子挨手板的事找上了太傅,一下子就冒出了同仇敌忾的念头,二话不说就带着人赶来南书房,他要给嫂嫂撑腰去。

  在他之后,常山王纪穆珏和中山王纪穆涵前后脚也来了。后宫的妃子们倒是没亲自来,但那些高大的灌木后面一双双或灵动或阴郁的目光充分暴露了她们躲着吃瓜的事实。

  来人的多少对颜子兮没有多少影响,而且据她估计,陈博这老头在几个皇子心里估计都没留下什么好印象,因为这几个年长的皇子每个都在他手底下过了好几年,肯定没少挨过打,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没有仗着自己的皇子身份让这个老东西下不来台过。

  “太傅说笑了,本太子妃并没有对太傅惩罚恒儿不满,但本太子妃认为事出必有因,还请太傅说一说,恒儿究竟是哪段书没有背好,至于太傅罚他站在风口上大声背书不给穿厚衣服这个惩罚究竟合不合适,我们待会再说。”颜子兮已经看出他在心虚了,但她怎么都没想到,这堂堂太傅居然背不出《千字文》。

  陈博这时后背已经出了一层冷汗,看来今天很难善了了。但他又真的说不出纪焱恒哪里背的不对,只能再次转移话题。

  “老臣知道太子妃爱子心切,对老夫惩罚皇孙殿下有所不满,但既然皇上将皇孙殿下交给老臣,那么老臣就应该鞠躬尽瘁,好好教导,至于惩罚,老臣问心无愧。”

  “好,既然你觉得自己没错,那么我们就来辩一辩这‘师道’好了。”觉得自己没错是吗?那姑奶奶就辩到你跪着唱征服。

  “太子妃请讲,老臣洗耳恭听。”陈博刚想说什么,眼角却瞄到院门处的一抹明黄闪过,于是咽下到了嘴边的话,换成这句。“太傅过谦了,所谓‘理不辨不明’,太傅还是不要洗耳恭听,也说一说好了。”看到对面老头的眼神闪烁,而且门边有几道颇为驳杂的呼吸声来了之后就一直没动过,对于来人颜子兮心里也大概有谱了。

  “请问太傅,何为师?”

  “太子妃这题可难不到老臣。这师,即老师,是教学生学问的人。”陈博嘴角又露出他标志性的笑,捻了捻胡子摇了摇头,仿佛眼前的人让他无奈极了,但又不得不陪着任性。

  旁边的人倒是脸上神色各异,而纪穆泽眼里的失望就连掩饰都没掩饰住。皇嫂的才学是很好的,为什么不跟太傅比吟诗下棋呢?非要问这么个四面不着的问题。

  “可是本太子妃却不这么认为呢!”颜子兮嘴角带笑,眼神与声音却清冷似刀。

  “哦?那老臣洗耳恭听。”

  “好,那本太子妃就好好说与你听听。所谓‘师’者,概括起来就六个字,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这韩愈的《师说》是颜子兮上中学时候必背的课文,当初教她语文的老太太曾经三令五申这篇文章是重点中的重点,于是原文、翻译、字词、语法翻来覆去的不知道多少遍,而在这片大陆的历史上却并没有唐朝这个朝代,所以拿出来唬一唬这个老匹夫再合适不过了。

  “老臣愿闻其详,请太子妃赐教。”陈博其实心里很不以为然,在大晋朝,老师的地位十分超然,历来都是给学生定规矩,还从没有谁给老师弄出条条框框来过。

  “好,那你听着。本太子妃认为太傅说的太过简单了,这老师,本是应该给学生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困惑的人。传授道理,是要教学生忠君爱国,正直不阿;教授学业是让学生识字明理,学成后可为百姓谋福利;所谓解惑那就更简单,是要启发学生思考。而太傅刚才所说过于笼统。你只教学生认字做学问,却不管学生的品性,不好好引导学生的思想,也不教他做人的道理吗?”

  “简直荒谬,老夫虚度五十九个春秋,从未听说过此等言论。学生品性思想自有家长管,你让老师管这些,不是越俎代庖吗?至于解惑,每个人想法都不同,对文章自然各有体悟,强行解惑的话,不是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吗?”

  “太傅说的没错,学生品性有家长管,学业上有疑惑自己琢磨。这京城中学子大多数都是豪门世家出身,有良好的生长环境,接触的也都是良师益友,所以品性都好。那寒门呢?寒门学子基本上是一大家人省吃俭用才能供出来的,他们哪里来的底蕴?他们的家长基本都大字不识,他们每天都在地里辛苦劳作,风雨无阻,他们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只想自己求学的孩子能够有朝一日金榜题名,这样的环境下,让他们自己琢磨何异于闭门造车?”

  请收藏本站:https://www.disan.cc。第三小说网手机版:https://m.disan.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